木城乡与缅甸隔江相望,乌木寨村是木城乡的一个贫困村,由于地处高山、交通不便、种粮地少、养牧本少,逐渐就落下了“穷根”。而李红的生猪养殖合作社便是治愈这“穷根”的一剂良药。
城市经历抹不去故土情节
01
李红曾历经多年的打工生活,在高度发展的城市文明中,头脑活络、踏实肯干的李红逐渐积累了诸多的眼界和胆识。她身在城市脑海中却时常萦绕生于斯养于斯的故乡,心中逐渐升扬起回报桑梓故里的情怀。2012年李红毅然离开打拼多年的城市,返回家乡在木城乡乌木寨村当起了女“猪倌”。
创业政策扶持了“归燕经济”
02
李红创业初期,恰逢政府、社会对回乡创业人员大力扶持的良好环境,缺乏创业资金的李红搭载着女性“小微企业”扶持、创业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逐渐丰满了羽翼,成为了乌木寨村崖峰洼组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李红的养猪场已由原来的4头母猪变成了200头,从2013年至今,已出栏小仔猪达7000余头,年纯收入30万余元。2016年6月15日李红注册成立了龙陵县红豪牧业有限责任公司,并同时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,吸纳了会员931人,其中,建档立卡贫困户912人,非建档立卡贫困户19人。合作社于2019年被云南省妇联评为“云南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”。
合作养殖带动了致富增收
03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李红先富起来却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们。针对当地村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、科技含量不高、增收缓慢等现状,她与9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“送母还子”的养殖合作关系。对有能力饲养的贫困户,为规避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,合作社不定期向他们提供“保姆”式技术支持,同时合作社还按市场价格进行统一收购,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。2019年底,参与“寄存”代养贫困户,获得“送母还子”仔猪300余头;参与“保姆式”养殖的912户贫困户,获得“送母还子”仔猪912头实现产值180余万元。合作社同时解决农户玉米出售困难的问题,每年所收购玉米达100万人民币以上,带动木城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261户3438人,实现每人每年增收不低于200元。
经过李红的努力,“木城草根猪”的品牌已经小有名气,她不止满足传统的销售和经营模式,合作社生产加工的腊肉、火腿、香肥、干巴、猪肉罐头、土特农产品等一系列的产品被开发出来并通过“实体店+互联网”的模式进行销售。在大山深处的“妇”字号企业奏着千声时代的强音、带着一方土地的成果走出了木城走出了大山。